膠東在線11月22日訊(記者 王向榮 相德蕊 攝影 李剛)科學分類“治口”、溯源而上“治河”、綜合施策“治岸”、一灣一策“治海”,“水清灘凈、岸綠灣美、魚鷗翔集、人海和諧”成常態的煙臺,得益于海洋生態環境的高質量保護和治理。
在11月22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改革攻堅進行時”主題系列第七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朱長林介紹道:“今年以來,煙臺市圍繞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海洋強市建設,緊盯入海排污管控和近岸海域水質改善兩項任務目標,全力建設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樣板城市,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質持續消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6%以上。”
科學分類“治口”,入海排污口管理走在前列
煙臺出臺《煙臺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建立完善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排污口監管制度體系。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原則,對全市入海排污口實施動態排查整治,形成“一口一策”入海排污口整治臺賬,將3273個排污口納入日常監管,依托入海排污口智慧管控平臺,實現入海排污口整治“線上線下”雙控,直排海污染源實現全部穩定達標排放。組織對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規模以上水產養殖等460多個重點排口進行現場核查和取樣監測,發現問題立行立改。我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管理典型經驗被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
溯源而上“治河”,入海河流水質有效提升
出臺《煙臺市水生態環境全面提升行動方案》《2024年入海河流總氮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用水保障等重點任務25項,勤河、東風河治理等工程項目62個,建立起地表水環境管控一張圖,地表水生態補償機制實現跨界流域、縣域全覆蓋,規范整治入河排污口1127個,組織開展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工作督導檢查,建立問題清單,跟蹤督導問題整改。綜合運用無人機、徒步排查等方式,堅持對入海河流開展常態化監管巡查,累計出動2500多人次,實施飛行執法、飛行監測900多次,全市7條國控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較2023年全部降低,削減成效顯著。
綜合施策“治岸”,陸源污染防控更加得力
堅持治海先治水、治水先治岸的思路,以陸源深度治理根治海洋污染頑疾。一是強化沿海農村污染治理。今年已完成259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計治理2763個行政村,治理率達到48.69%。二是強化近岸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印發《煙臺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實施方案》《煙臺市海洋垃圾循環利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探索在市區四十里灣開展海洋塑料垃圾循環試點。持續開展凈灘專項行動,各級各部門累計清理沿岸垃圾、綠藻6萬余方,發現并整改岸灘、港口、養殖等各類問題4000多處。三是強化港口污染治理。推進港口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全市62處人工漁港和53家港口企業環境大幅改善,垃圾、污水實現有效收集。
一灣一策“治海”,美麗海灣建設初見成效
深化三級灣長和網格化海洋生態環境管理機制,按照“一灣一策”要求,強化海灣綜合整治。建立煙臺市灣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海灣巡查“云監管”,共設置各級灣長和網格員424人,累計巡灣5萬多次。實現海洋環境執法11個沿海區市全覆蓋,連續開展“碧海”“綠盾”等專項執法監督行動,對重點海域開發利用、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等活動實施執法檢查,加大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行為的懲治力度。制定《煙臺市美麗海灣建設提質增效工作方案》,進一步鞏固提升八角灣、長島廟島諸灣國家級美麗海灣創建成效,推進四十里灣、龍口岸段創建省級美麗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