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像母親一樣,孕育了萬物卻不求回報。我們也應該像愛護母親一樣,愛護我們的土地。”看著農場里郁郁蔥蔥的水果和蔬菜,姜慧深情地說。
走進夏日的三寶家庭農場,這里有果有蔬可采摘,有河有水可垂釣,宛如城市里的“世外桃源”。姜慧正是這“桃花源主人”。
經營農場11年來,她摒棄大藥大肥大水的老路,堅持生產與生態并重、數量與質量并重、當前與長遠并重,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保護了生態,生態會回饋更多”
多年來,姜慧一直夢想著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土地,可以養花、種菜、栽樹,采摘、垂釣、游玩。
2012年,機緣巧合下,她看好了福山區回里鎮的一片空地。這里緊鄰外夾河,草木蔥蔥,水光粼粼;這里緊靠煙滬線,交通便利,距離城區也近在咫尺,簡直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地方。
可當她簽下合同、走上農業這條路后,才發現農業的田園浪漫里,有著更多的坎坷艱辛。“當時太理想化,滿心只想著承包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根本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姜慧說。
她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家里人能吃上自己種的菜了。
這也是她對農場的定位:綠色生態,讓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無污染、無公害的農產品倍加青睞,發展生態農業恰逢其時。”姜慧說。
做農業難,做生態農業更難。姜慧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與父親的觀念沖突。
父親種了一輩子地,在他的經驗中,種地最基本的就是大量投入化肥、農藥。比如,在種植花生時,父親會兌上農藥,殺死土壤中的害蟲。
這是姜慧堅決不允許的。因為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會殺死益蟲。
因此,她堅決摒棄除草劑、農藥和化肥。她雇來工人一遍遍人工除草,可問題并未解決。比如,水果果形不周正、蔬菜蟲眼很多,這影響到了產品價格。
姜慧沒有退縮,反而對土壤安全更加重視。她拔掉地上的青草,讓土壤松軟透氣,任由昆蟲四處亂撞。“田間長草,既可以改善果園小氣候,枯草還田后還能進入土壤提高有機質含量。”她說道。
在她的堅持下,農場生態大大改善。兩次發現靈芝,也多次發現各種菌類。她覺得,保護了生態,生態會回饋更多。
“要摸準市場脈動,科學種植管理”
然而,長期的投入讓她力不從心。幾年下來,農場不僅沒掙到錢,反而賠進去不少人工錢。親人朋友紛紛勸她放棄,周邊的農戶也都覺得她的種植管理方式行不通。
身心俱疲的姜慧一度想要轉讓農場,可聽到對方的規劃時,她又堅決拒絕。
“這個農場從無到有,好不容易改好了土壤,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接手的人不愛惜,我的心血就白費了。”她咬咬牙,決定堅持下去。
分析過前期的失敗教訓后,她不斷學習,虛心求問,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產品與市場脫節、管理方式過于傳統。
“原來這一片種的是毛桃,上市晚、口感差,樹形是原始的開心型,用工多、成本高,早已經被市場淘汰。”姜慧說。
發現問題后,她重新整理思路:既然要干,就要摸準市場脈動、科學種植管理。
她果斷刨掉農場所有的老品種桃樹,全部換栽新品種,采用了矮化密植栽培,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她的努力下,農場的果蔬品質逐步提升,生態種植的理念也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
回首過往,姜慧對在農廣校接受培訓學習的經歷,念念不忘。
“先后兩次參加學習培訓,不光學到了很多生產實用技術、經營理念和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開闊了思維和眼界。可以說,沒有農廣校的學習培訓經歷,就沒有現在的小天地。”她說。
除了在課堂上的聽講、與學員們的交流,她也會跟著外出參觀。一邊聽著別人怎么講、怎么做,一邊學習和揣摩,腦子里的思路不斷成型、成熟,化作了發展的好點子。
如今,她是農場里的勞作者,也是客戶們的接待員,還是果蔬產品的配送員,從當初的“小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多面手”。
“每一天都很充實,都能看到新希望”
說話間,一群孩童提著小筐沖進桃園,一邊踮著腳摘下桃子往嘴里塞,一邊眼睛亂瞟,看哪個桃子更紅。不一會兒,他們就各自提了一筐桃子來到老師面前。
原來,這是一群前來研學的幼兒園學生。帶隊老師說,這里環境優美,孩子們可以在田間奔跑,午間能吃到健康的果蔬,而且還能親近大自然,等于將課堂搬進了農場,有利于孩子們健康成長。
這也是姜慧的新思路。在農場經營慢慢走上正軌后,姜慧認為,光靠種植和產出沒有太大空間,只有轉型升級才會有更好發展。
她依托地理位置的優勢,以生態農業為依托,對農場進行布局改造,將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相結合,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接觸大自然,保持精神放松、身心愉悅。農場還與學校合作,開展各類研學活動,讓學生們體驗農事生活,寓教于樂。
目前,農場正在穩步經營發展中,靠著產品品質擁有了大批穩定客戶。姜慧的日常工作是從事四季果蔬的管理、采摘、配送,到了周末、節假日,便會接待一些親子團、朋友團等。
經過姜慧多年的堅持和付出,農場于2017年獲評山東省婦女聯合會頒發的大姐工坊;2018年,又掛牌福山區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榮獲山東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
11年來,姜慧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農場,為這片土地盡心盡力。她說,在喜歡的地方干喜歡的事,感覺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每一天都能看到新的希望。
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宋秀英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