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廿年
楊勝武
網事如煙,仿佛還在昨天。
不經意間,時光悄然刻畫出20道年輪。
伴著迎春花的盛放,生日歌的旋律又在耳畔回響。
膠東在線已鏗鏘走過了20年。我也從2002年建站之始到2021年,陪伴了她整整20年。這20年,互聯網從低谷逐步走向了繁榮,而我一個對互聯網接觸不多的70后,也與網絡時空產生了神奇交融。
涉足網絡媒體,純屬偶然。或許是跟膠東在線有眼緣,筆試、面試、政審,一關不少,就這樣來到了人生新的起點。
從踏入膠東在線的那天起,我便一頭扎進了文字方塊之間,遨游在網絡的天地里,樂此不疲。
對文字的喜好,從小使然。緣于父母都是老師,文字方面的啟蒙較早。我家住在村西頭,而學校在村東頭,在五六歲跟著母親去往學校的路上,我不把經過村里每一家門上的對聯念一遍不算完,有不認識的字也必須會讀了才繼續趕路。
小時候接觸的兒童讀物更是頗多,像學校郵訂的《兒童文學》《少年報》《故事會》等刊物,來了新版我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個讀者。父親訂的《漫畫》雜志更是給我打開了想象的空間,如《大鬧天宮》《九色鹿》等優秀的國產動畫片,至今印象深刻。
然而真正到了高年級,卻是一直讀的理科。這對我后期邏輯思維的建立很有幫助,所以對文字處理并不覺得難以駕馭。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編輯、審核、調整網站首頁頭版的工作中度過。采寫、編輯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我對文字的高度敏感,這一職業習慣,最終養成了“文字潔癖”。在稿件審查的時候,我可以從錯別字的出現規律,判斷出記者用的是什么輸入法。如果稿件中的“的”“地”“得”不分,我的“強迫癥”就發作了,非得改正無誤才罷休。甚至在通過社交軟件與人聊天時,發出去的話有文字標點的謬誤,我都要撤回來重發。
從記者到編輯,再到部門主任,角色幾度轉換間,我與文字交集了20年。
深情一眼,相伴廿年
每逢大事是要出書的,這已是膠東在線的慣例和傳統。這時候,書籍的編輯工作,或多或少總有我參與其間。
膠東在線的第一本書《有你的日子》就是我編的。
到現在我也沒搞明白,當初為什么鄧總會讓我來編這第一本書,是因為我對文字敏感(這一點仿佛不難發現)?還是因為我對文字有潔癖(這從表面上也看不出來呀)?還是因為我天生有這個氣質(這么說也太讓人笑話了吧)?記得有一次,我還當著眾人的面對鄧總表達“不滿”:“你看看,生生地把我一個理科生逼得連書都敢編。”其實內心里是對鄧總充滿感激的,沒有他逼迫我這一下,我怎么會知道還能勝任這種復雜煩瑣的工作。
編書是一項大工程,書籍的架構、章節的邏輯、文字的編排、封面的設計,甚至序言里要體現的主題,從你知道這個項目的同時,都要在腦海里迅速布局出一個清晰的脈絡。
天馬行空不完全是我的本色,但一本書無中生有地呈現出來,卻實在是需要腦洞大開。
2007年,是膠東在線建站5周年,為慶祝第一個5年,網站舉行了“相伴膠東在線”主題征文大賽,立即得到了廣大網民的響應,天南海北的應征稿件不斷飛來,我們從參賽作品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加上詩人朱相如的詩歌《膠東在線放歌》,教授、作家安家正的《為膠東在線祈福》,高級記者、作家劉漢君的《紅杏出墻》3篇文章,結集成冊,取名《有你的日子》。
書名是借用了一篇獲獎作品的題目,作者王文詠在參賽的詩作中這樣寫道:
有你的日子
便有了微微的風
輕輕吹走我心中的云翳
便有了細細的雨
輕輕洗滌我靈魂的雜質
有你的日子
便有了對生活更大的熱情
有你的日子
便有了那柔美的陽光……
詩的寓意非常好,我們便拿來做了書名,網民對膠東在線的這份癡情和熱情,也讓我堅定了追求事業發展的信念。
記得2006年,我在煙臺市廣播電視局慶祝第7個記者節舉辦的廣電職工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了題為“讓激情在奉獻中燃燒”的典型發言,回顧了網站從建設之初到發展壯大走過的艱辛歷程,講述了自己在伴隨網站成長中的辛勤付出。
也是這一年,我因為工作表現優異,獲得網站“突出貢獻獎”的榮譽。
深情一眼,織網廿年
2012年是膠東在線的10周年,這是一件大事,全站上下為10周年慶典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氣氛緊張而熱烈,這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自然是編書。
這本書要體現膠東在線的10年發展,半點馬虎不得。征求多方意見,把書名定為了《織網十年》,里面詳盡地記錄了膠東在線的10年創業史,是一份用10年時間交出的滿意答卷。
我主筆2004年度和2006年度大事記兩大版塊,并著重突出參與2006年山東省第21屆運動會報道的全過程。作為21屆省運會指定的官方網站,從專題的策劃制作、內容維護、賽事報道、開閉幕式直播等,事無巨細,由我全面負責。特別是省運會直播意義深,10個人組成的直播小組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兩場直播任務,真正實現了音頻、視頻、圖文等多媒體現場聯動,不僅鍛煉了隊伍的執行力,體現了團隊的創造力,更是積累了豐富的大賽直播經驗。
回想那時的我,整天奔波在各大比賽場館,除了采寫現場,還要更新維護賽事數據,每天都忙到很晚很晚。為了省運會官網的良好運行,我一心撲在工作上,有時怕耽誤時間,就在辦公室對付一宿,天亮了接著趕往賽場。
21屆省運會的成功報道,為膠東在線贏得巨大榮譽,攝影作品、新聞稿件、專題頁面獲得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思緒跳到2011年,這一年10月煙臺發生了一件大事,“最美女孩”刁娜舍身救人的壯舉,如一股暖流吹拂著中華大地。膠東在線抓住這一新聞事件,策劃推出了“愛傳百城”大型網絡文化活動,借助互聯網發現和傳播社會美好事物,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通過全國百城媒體的聯動和傳遞,在平凡中發現不凡,挖掘身邊的善行義舉,頌揚最美的感動。這個活動連續舉辦了兩屆,全國各地涌現出大量的好人好事。
鄧總決定出一本書,著重梳理在發掘、弘揚刁娜這一典型人物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和做法。
編書的任務落到了我的頭上。我從眾多的先進人物中,精心挑選了80個典型,針對每一個事件都進行了點評。綜合其他內容,全書細分為“一個人溫暖一座城”“從煙臺到北京”“禮贊最美”“‘你’最美”“感動‘你’”“最美瞬間”等6個篇章,共46萬余字,取名《發現最美》。
《發現最美》見證和記錄了一個重要新聞事件和一場重大網絡文化活動,以大型新聞專題“接力尋美,溫暖中國”獲得中國新聞一等獎為背景,以“最美女孩”刁娜的宣傳報道及兩屆“愛傳百城”活動內容為基礎,是對“最美現象”的解讀,是膠東在線廣大員工辛勤耕耘的精神結晶,也是網絡新聞戰線踐行“走轉改”不可多得的成果。
深情一眼,無悔廿年
2014年,我和兩位同事一起去蘇州、無錫等地學習考察,為即將組建的新媒體中心做準備。
5天的學習歸來,我迅速形成了6千余字的考察報告,對新媒體的未來發展有了整體思路。
走馬上任新媒體中心主任,首先就是大刀闊斧地對“膠東頭條”客戶端進行改版,重新拓展了內容層次,調整了頁面觀感,客戶端體驗度立馬得到改觀。接著著手策劃“煙臺公交”(現更名為“煙臺出行”)客戶端。
我們成立了五人開發小組,項目策劃、代碼編寫、頁面設計、產品測試,大家各司其職。那段日子,我就主要跑公交公司商討協議,跑第三方協調數據,并與同事們討論推廣公交客戶端的宣傳內容和形式。
連續奮戰5個月之后,“煙臺公交”客戶端順利上線。由于前期宣傳到位,切合百姓需求,客戶端甫一亮相,便受到市民熱捧,溫馨的草綠色開機畫面,“等車不再干著急”的響亮口號,掐著時間等車的便捷,讓下載量直線上升,特別是雨雪天氣,APP的活躍度居高不下,并得到了市委領導的表揚。
還不止這些,經過精心打造,微信、微博、客戶端這三大法寶,讓膠東在線的新媒體矩陣,在業內傲然挺立全國城市新聞網站前茅。
轉眼,網站快到15周年了,是不是又要做些總結工作了?
果不其然,這時鄧總征詢我的意見,并鄭重安排我兩大編書任務:一本是網站優秀作品集,一本是鄧兆安新聞作品集。兩本書內容涉及廣泛,都很有挑戰性。
2016年下半年,我離開呵護培養三年的新媒體中心,到研究室專心修煉編書的功夫,腦海中不斷構思著兩本書如何下手。
在編鄧總新聞作品集《登攀》的過程中,計劃突然臨時改變,網站:15年的優秀作品集提上日程,要求在15周年之前把書編出來。這本書前期做過一些粗線條的規劃設計,內容也大致有了圈定,但此時離4月28日僅剩:2個多月,要在這短短的時間里組織內容填充,無疑難度很大。
我就白天做框架,晚上下班后,四周安靜的環境下,一邊填充內容,一邊校對修改,并一次性定稿。
那段時間,沒白沒黑,真是達到了忘我的狀態,生物鐘早已亂了,飲食和睡眠極不規律,就這樣一本36萬余字、400多頁的《無悔青春》樣稿脫手了,以致后來全書內容交付出版社后,整個人一度精神恍惚,有些神經衰弱了。
《無悔青春》優秀作品集是對膠東在線15年新聞成果的集中展示,全書分:4個篇章。我在這本書的編后當中總結道:“無論是獲獎的優秀作品,還是參與的重大活動以及典型人物報道,無一不是滲透著心血的精品力作,是長久保持的一份匠心精神和創新精神,讓我們無怨無悔地把青春奉獻給了新聞事業。”這是膠東在線的基因傳承,也是我在膠東在線多年的切身體會。
在2014年的第15個記者節,我有幸被評為“煙臺市十佳記者”,領回了亮閃閃的獎杯和大紅證書,這可以看作是對我多年從事新聞職業的一份褒獎和激勵吧。
深情一眼,傾情廿年
《無悔青春》一書把我折騰夠嗆,回過頭來,還要繼續《登攀》材料的收集、歸納、整理。鄧總40年的作品很多,表達的內容更是不少,如何理順脈絡,頗費了一番腦筋。最后,我們確定以鄧總人生不同崗位的變遷和時間的推移變化兩大軸線來謀篇布局。
鄧總是有心人,能獲得韜奮獎就證明了他多年堅守的不易。翻看著從20世紀70年代發表在《煙臺日報》上的第一篇新聞作品開始,逐年積累的一尺多高的幾大本作品剪報,讓人為之動容。《種子的品格》《辦法總比困難多》等一些當年的新聞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有著新鮮感和教育啟示意義。捧讀著這些作品,從中可以感受到鄧總多年孜孜以求、攀登向上的不屈精神,讓人為之振奮。2019年,經過幾易其稿,反復調整,用了近一年時間,《登攀》上下兩冊、800頁的大部頭新聞作品集和讀者見面了。全書56萬余字,集中收錄了鄧總40年200多篇優秀文章。書中作品不僅反映了一名優秀新聞人對新聞事業的一生摯愛堅守和執著追求,更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革。
20年間,膠東在線編輯出版的十余本書,也印刻了網站不斷壯大的歷史足跡,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前行的目標。
時間過得真快,膠東在線又到了慶生的日子。
回想在膠東在線7000多個與文字對話的日日夜夜,心中滿是不舍,點點滴滴不時涌上心頭。
這里是生活相伴了20年光陰的家,是應該時常回去看看的家。
當初的深情一眼,為此傾注了20年的情感,那里面,有著我一生的美好懷念。
在建站20周年之際,我作為膠東在線曾經的一名老員工,衷心地祝賀網站生日更快樂,祝愿網站未來更輝煌,祝福新老同事事業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