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一位叫做中本聰的人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這是比特幣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2009年1月3日推出了比特幣算法客戶端,正式啟動了這個特殊的金融系統,這天也是比特幣第一個“創世塊”出現。第一個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創世塊出了10分鐘后,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后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鐘50個的速度增長。所以,2009年1月3日一直被定義為比特幣誕生日。
根據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算法,比特幣發行總量限制為2100萬個,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后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隨著比特幣自2009年開始的自動良好運行,越來越多的全球用戶開始持有比特幣,交易比特幣,這套支持比特幣運行的技術底層系統也開始受到技術界的關注。后人開始研究區塊的形成機制,鏈接機制,發現比特幣底層區塊系統本質上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并將此命名為Blockchain。Blockchain(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系統開始為人熟知,并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挖掘區塊鏈在其他應用層面的價值。故也有人將比特幣成為稱為區塊鏈第一個成功應用,但從概念出現的時間上來說,是先有比特幣,后有區塊鏈。
責任編輯:胡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