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好展現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本報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大省挑大梁”欄目,分階段分主題展現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落實舉措和工作成效,提振發展信心、凝聚奮進力量。10月18日起推出“綠色先行”系列報道,全面反映山東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踐成果。敬請關注。
在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土耳其,山東企業海爾頻頻點亮出海“新航標”,加上年初開業的廚電工廠,海爾已擁有了涵蓋干衣機、洗碗機、灶具等在內的龐大工業園,年產能可達數百萬臺。實際上,海爾在當地扮演的角色除了家電生產商,還是綠色方案“輸出者”。近日,海爾土耳其工業園區獲得I-REC(國際可再生能源證書)認證,140億份的I-REC認證積分點代表著140億兆瓦時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覆蓋了土耳其工廠100%的電力需求。
工人在海爾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冰箱拆解線上忙碌。(□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報道)
再將目光投向國內,海爾在萊西首創的家電再循環綠色生態體系新增一省外落地成果:湖北荊州公安縣的海爾綠色再循環產業園已在今年6月底開工,正式運營后預計可實現廢舊家電年拆解200萬臺,循環新材料年再生10萬噸。以回收為起點,通過拆解、再生及下游再制造,廢舊家電開啟“重生”之旅,按一年拆解200萬臺計算,疊加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年碳減排量約為1.7萬噸,相當于種植155萬棵樹。“近年來,海爾持續推動設計、制造、營銷、采購等全流程的綠色低碳轉型,和‘綠色’相關的專利技術明顯增多。”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總經理李世亮介紹。
從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到推廣綠色工藝、打造綠色工廠、構建綠色供應鏈等,如今在山東,越來越多制造業企業同海爾一樣加速向“綠”升級。僅2024年,山東就新增省級綠色工廠273家,綠色工業園區3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6家。
制造業在山東經濟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制造業先“綠”起來是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以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為牽引,山東突出政策集成、機制集成、服務集成賦能制造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目前,山東省級綠色制造載體從單一工廠擴展到園區和供應鏈,呈現從點到線、由線到面集群化發展態勢,國家層面也有綠色工廠等多個指標位居前三。”省工信廳綠色發展推進處處長竇志強介紹,山東省級以上綠色工廠產值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總產值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一,制造業綠色發展底色進一步擦亮。
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拖拉機工廠總裝車間內,工人在裝配智能拖拉機。(□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報道)
秋日的齊魯大地,“但聞機器聲,不見農人忙”的科技范兒“豐”景涌現。“我們生產的無人駕駛籽粒收割機,依托智能駕駛系統中的北斗衛星系統,可實現行駛路徑更直、軌跡偏差更小,有效減少收獲籽粒的破碎率和壓倒率,實現提質減損。”濰柴雷沃拖拉機研究院智能駕駛首席工程師王輝表示。今年1月,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伴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出臺帶動高端綠色智能農機消費信心增強,雷沃預計全年可實現營收超170億元,增長18%。政策精準發力驅動供需雙向奔赴,讓踐行綠色制造的企業能及時收獲耕耘的成果。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山東裝備制造業各行業大類技改投資全部實現增長,帶動整個行業技改投資增長14.7%。
綠色發展離不開厚植高端、智能“基因”,特別是需要不斷強化生產過程中先進設備的支持。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機遇,山東謀劃推進高端化躍升、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本質安全提升、優質設備供給5大行動,尤其是依托裝備制造大省優勢、聚焦設備更新重點行業開展優質設備供給能力調查,完善創新產品保險補償機制,累計培育推廣首臺(套)等先進技術裝備2000多項。在機械、化工、冶金、醫藥、電子、新材料等13個重點行業,山東面向全省優選50個典型案例為企業“看樣學樣”提供路徑參考。目前,我省累計已有168項技術裝備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數量居全國前列。
將綠色制造視為系統工程,山東一方面強化節能降碳“內核”驅動,不斷壯大綠色制造載體規模,另一方面瞄準資源綜合利用“末端”循環實施擴面、提質、增效三大行動,不斷強化政策措施,支持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目前,綜合利用領域涵蓋尾礦、煤矸石、粉煤灰、赤泥、脫硫石膏、電石渣等近20種工業固廢,形成年綜合利用量2億噸、綜合利用率76%的消納能力,初步構建起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利用一體化、集聚化發展體系。今年,山東研究制定了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集聚化發展政策,對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度高、集聚效應好、產業帶動突出的縣(市、區)予以認定并給予一定財政獎勵,一批省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園區)正加快建成。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