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26日訊 今年以來,龍口市秉持訴源治理新理念,變“被動司法”為“能動司法”,打造“法潤芝陽”特色品牌,構建立體化司法解紛服務體系,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層,助力營造開放透明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合各方資源,推動解紛力量由“散”向“合”
建立“多方聯動”工作機制。成立實體化運行訴源治理專班,建立法院、公安、司法、信訪等多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緊盯基層群眾、企業矛盾糾紛多發領域,加強風險研判、協調聯動,發揮司法大數據對矛盾風險態勢發展的評估和預測預警作用,對重大案件、敏感事件和突發性事件及時反饋和應急處置,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今年以來,提供工單服務377次,化解糾紛261個,促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化解,著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效果。其中,由多部門聯動審結的叢林集團司法重整案件,實現企業不停產、職工不下崗、效益三連增,獲評山東法院服務發展十大典型案例,中央電視臺連續三期專題報道,《人民法院報》頭條刊發。創新“網格法官”工作模式。聚焦重點企業,建立“訴源治理工作站+企業”配對機制,組織開展“法官進企業”活動10余場次,協調基層黨委政府、商會調委會解決16名工人勞資矛盾糾紛,有效化解企業風險。聚焦基層村居,以6個鎮街派出人民法庭為紐帶,構建網格化基層多元解紛體系。今年以來,在田間地頭、群眾家門口就地解紛50余起,推動“無訟鄉村”建設。組建“分調裁審”速裁團隊。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調解員+2名書記員”的標準,組建3個速裁團隊,充分運用“圓桌調解”等特色調解形式,調解成功及時履行,調解不成就地速裁。同時,對勞動爭議等涉企糾紛,通過審理一案達到化解一片效果,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2020年以來,速裁結案3523件,辦案周期由平均40.1天縮減至4.7天,案件審判駛入快車道。
創新服務載體,推動解紛體驗由“難”變“易”
搭平臺,矛盾糾紛“線上解”。集成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打造集法律咨詢、調解、立案、審判、執行等為一體的“法潤芝陽”線上平臺,著力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化解、一網化解”。自5月份上線以來,已有1800余人次登陸注冊,受理工單230件,有效化解矛盾糾紛210個,化解率達91%。設陣地,矛盾糾紛“家中解”。主動前移司法服務陣地,先后在5個鎮街建立“法潤芝陽”訴源治理工作站,加強與各鎮街、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到精準對接、精準化解,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可直接到工作站申請訴源治理,法官到家門口評判說理,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同時,對涉企執行案件由工作站先行介入和解,最大限度減少執行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新模式運行以來,法院收案數量同比下降6%。建中心,矛盾糾紛“集約解”。設立“法潤芝陽”訴源治理指揮中心,整合“12368”熱線,搭建訴調對接平臺,集約事項辦理,力爭用最少的司法資源,實現訴前實質性矛盾化解。對來電、到站、線上等多渠道矛盾糾紛,指揮中心根據糾紛類型,進行統一篩選、確認、派發、辦理,以工單形式分派給相關部門或專業審判團隊,在2日內予以答復,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司法需求都能得到最專業、權威的答復與幫助,實現群眾訴求“一口辦理”。
強化基層治理,推動解紛渠道由“點”成“面”
推行訴源治理巡回指導。選派3名員額法官和14名經驗豐富、法律功底深厚的資深法官和骨干力量組成訴源治理巡回工作隊,下沉一線,定期到基層工作站指導開展法律咨詢、糾紛分流、調解指導、司法確認、訴調對接、訴訟服務等訴源治理工作,切實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訴前。出臺特邀調解制度。擴大基層解紛“朋友圈”,面向社會、基層公開選拔責任心強、調解經驗豐富、群眾認可的老同志、老黨員、老校長擔任特邀調解員,編入法官團隊,駐院駐庭開展調解,助力基層訴源治理。2020年以來,15名駐院特邀調解員調解案件近3000件,70%的矛盾糾紛通過調解解決;6名駐庭特邀調解員調解案件近1400件,法庭案件調撤率在40%以上,實現“案結事了人和”!耙园刚f法”敦風化俗。加強基層普法宣傳,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指導群眾在法治軌道上參與治理、主張權利和解決糾紛。同時,挖掘弘揚當地解紛文化中好的傳統,宣傳體現公序良俗的典型案例,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進步提供有效指引。截至目前,發布第一批涉及民間借貸、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領域典型案例15例,普法教育7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