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華僑華人無論身處何方,始終與我們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他們有艱苦奮斗的開創精神,有血濃于水的家國情懷,有拳拳愛國心,有殷殷報國志,在煙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遺余力,積極貢獻才與智。近期,煙臺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組織開展【煙臺僑界風采】采風活動,講述僑界助力經濟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的感人故事,進一步凝聚僑界力量,展現僑界風采。
【煙臺僑界風采】魏守科:為水資源保護插上智慧之翼
膠東在線12月31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趙亮 紀殿生)“水資源危機已經成為世界上一個十分尖銳的社會問題,不僅表現在水量的不足,更反應在水質的惡化。”山東琢瑜清泉智能軟件公司董事長、煙臺大學兼職教授魏守科說道,“現今社會水資源發展狀態刻不容緩,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更加有效地加強水資源保護和監管,是我一直在思考努力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創業的初衷。”
2017年8月,響應國家號召的魏守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工作條件,選擇歸國全職創業。他首先回到了故鄉山東,在煙臺市萊山區成立了山東琢瑜清泉智能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年多時間,開發出水環境智能模擬預警平臺,通過計算機模擬/仿真/預測及數據分析達到節能環保,并將技術應用于多個實際的水環境保護場景。
常規的水質檢測需要經過“人工定點取樣-送化驗室檢測-得出數據”三個步驟,費時費力。魏守科告訴記者,在他的水環境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平臺上,可以看到每4秒鐘監測點的水質數據。
魏守科說:“在當前最流行的物聯網技術支持下,我們在庫區中投放的傳感器就如同人類的感覺器官一樣,能夠感知和采集水中所檢測指標的值。目前,我們設置每4秒鐘采集一次數據,數據由無線網傳輸至云端平臺進行分析,數據的變化情況和分析結果在網頁前端得到實時展示。用六個字形容就是‘及時、準確、高效’。”
不僅如此,監測預警系統還能模擬出清晨、晴天、夜晚、雨天(細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同時場景根據降雨等級水面對應上升,有閃電效果,并且根據當前時間、天氣自動切換場景,模擬自然規律的變化。
“現在環保是公益事業,實際效益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的平臺可以預測洪水,如果提前兩三天預測到了,可以為國家為當地挽回損失。”魏守科說道。
作為煙臺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兼職教授,魏守科還要帶研究生。啟發引導加實踐,是他的教學風格。去年他和其他老師合開了人工智能課,授課中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還把公司研發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解決辦法,拿到課堂上直接講,學生們都很感興趣。
“在水資源保護和監管方面,我國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怎么走,如何走,這需要每位有志之士去努力探索,為之奮斗。”魏守科說,“在當前我國環保理念以及河長制湖長制的大力推動下,相信通過努力,通過我們的技術和設備,能夠為咱煙臺市的水資源保護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魏守科于2001年赴德攻讀德語與世界遺產管理學,在讀碩期間,他意識到環境保護和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轉行繼續攻讀環保和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2004年10月,他成功被德國科特布斯勃蘭登堡州工業大學的環境工程與處理學院環境與資源管理專業錄取,從此與環境保護工作正式結緣,開始專注于水資源環境與計算機模擬仿真的跨學科研究。在獲得環境與資源管理博士學位之后,他又以出類拔萃的成績,進入了世界頂尖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麾下的瑞士聯邦水科學技術研究所,從事水環境系統模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隨后,在世界頂尖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林學院做訪問科學家和研究員,研究林業和水文系統關系。
經過十余年環保資源管理計算機模擬和仿真相關的科研與教學經歷,魏守科已成為這一領域的資深科學家。然而他并沒有安于科研本身。2012年9月,魏守科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加拿大環保邏輯技術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歷程,公司主要從事資源環保模型研究和運用工作。這期間,公司承擔了英屬大不列顛省林業部的一系列項目,這使得魏守科積累了寶貴的創業和企業管理經驗。在他看來,讓科研成果回饋社會和自然,是科研最有魅力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