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16日訊(記者 鄔勇 王向榮)12月16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通報“十三五”期間煙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120是人民的生命熱線,生命至上、急救護航,請問“十三五”期間,煙臺在提高急救速度和質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曹金美回答。
120是條生命航線,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以意外傷害、心腦血管急癥為主的各類急癥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人們對120的認知,煙臺急診急救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長。
從中心接警的統計數據看,2015年120救護車年出診量是11.4萬輛,救治病人10.6萬人;2019年,120救護車出診量達13.8萬輛,救治病人12.8萬人,預計2020年,全年救護車出診量達15萬輛,救治病人13.8萬人,較2015年增加了31%。
為提高急救反應速度、提高急救質量,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
優化院前急救網絡,縮短急救半徑。過去的五年,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重點圍繞城郊、鄉鎮等急救資源較少的區域,積極指導有條件醫療機構、衛生院等開展急救站建設,新建入網急救站點10個,全市總站點數達到50個,入網救護車達110輛,較2015年相比,相比增加25%,有效縮短了急救半徑,提高了急救反應速度,實現了市域內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危急重癥醫療急救服務供給模式,為人民群眾福祉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規范管理,提高反應速度和急救質量。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實行嚴格科學的半軍事化管理,強化對120急救指揮系統鏈接警、出診、現場急救等各個環節的全程質量控質。采用日常抽查和定期集中檢查等形式,強化對各急救站硬件及院前急救工作各環節的全程督導,確保了全市急救工作始終快捷、規范運行,通過舉辦規范化急救培訓、全市急救大賽等活動,推動了全市急救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救治能力高效有序,救護車平均出車時間50秒以內,急救出車速度居全國前列,跑出了煙臺120急救出診的“加速度”,年均成功搶救心跳呼吸停止病人300余例,復蘇成功率18.6%,居全國前列。
另外,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積極開展了新知識、新技術在院前的應用,十三五期間,先后引入國際創傷生命支持、美國心臟協會心血管急救等先進理念,加強創傷急救、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急救體系建設,在我市推廣使用氣道管理、骨髓輸液、Fast超聲等急救先進技術。目前全市骨髓輸液技術開展率70%、Fast超聲使用率50%,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
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還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協同救治與院前院內急救銜接,積極開展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2017年推出全市溶栓地圖(是全國第三個推出的城市),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協同救治體系,院前院內一體化綠色通道更加順暢,提升了各類急癥的搶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