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10日訊(記者 鄔勇 許加薇)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十三五”以來,煙臺市以建設海洋經濟強、海洋環境美、海洋管理優的海洋經濟大市為目標,凝心聚力加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10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專場,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等部門發布了煙臺市“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
到2019年底,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占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制造、濱海旅游、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煙臺市先后獲批全國首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試點城市、全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現代漁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里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范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占全國的1/8,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
海工裝備制造業優勢更加突出。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鉆井平臺80%在煙臺制造。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巨濤重工、中柏京魯船業等骨干企業在國內同行業占據領先地位。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大國重器“藍鯨1號”“藍鯨2號”在南海順利完成兩輪可燃冰試采任務,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為挪威船東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的三文魚深水養殖工船交付使用,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挪威石油標準化組織標準。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市在研海洋來源生物新藥品種10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被納入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了綠葉制藥、東誠藥業、瑞康醫藥、榮昌制藥等多家生物醫藥領軍企業,推進重大疾病防治藥物原始創新,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生物“藥谷”。東誠藥業、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等海洋創新藥物研發攻關力度不斷加大;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深海生物等突破海洋功能性食品、制品和化妝品等關鍵瓶頸。
海洋交通運輸業規模化發展。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86億噸,位列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是國內第五大商品車物流貿易港。煙臺港40萬噸級碼頭獲批投用,成為全國第5個能夠停靠40萬噸級巨輪的港口。煙臺港創新“采礦+河運+海運”模式,打造“幾內亞礦山源頭—煙臺港西港區—魏橋廠區”鋁土礦全程供應鏈物流體系,形成幾內亞至中國的海上鋁業絲綢之路,滾裝車運輸、商品車出口、對非貿易量等指標位居全國港口前列,中鐵渤海輪渡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鐵路輪渡企業。
海洋文化旅游業高端化發展。“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品牌不斷叫響。海洋文化旅游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歡樂海灣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啟動,成功舉辦國際海岸生活節、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世界海參產業博覽會(獲授永久舉辦地)、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全國醫養結合工作現場會等特色活動。
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業加速起勢。加快推進海上調水工程,海水淡化能力不斷提升。萊州華電、開發區八角電廠、海陽核電、長島海島海水淡化等17個項目投入運營,海水淡化能力達到7.89萬噸/日,居全省第二位。金正環保、招金膜天等龍頭企業在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生產等方面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中集來福士啟動全球首個海上海水淡化平臺研制項目,推進海水淡化、海工裝備、海洋風電等產業融合發展。